通識型 NFT 簡史__阿嬤都能懂的 NFT
本篇文章是給尚未踏入 WEB3 於門外徘徊的 Web2 居民,新手小白, 或是幣圈已有了解但是對NFT尚未深入探索的朋友。
前言: 首先,恭喜打開這篇文章的web2 朋友( 泛指互動式網站, 社群平台等 ), 在打開這篇文的同時, 你已經進入web3的世界 ( 泛指理解以及使用區塊鏈技術的人 )這裡會讓你對何謂web3,區塊鏈有基礎的認識,接著快速進入本篇的主題:NFT。
首先,何謂區塊鏈?
區塊鏈一詞首次出現在比特幣之父中本聰的論文當中,用以形容幫助我們紀錄資料的中繼站,在區塊鏈的世界裡,我們使用者無需如同傳統的資料需要儲存於自己的電腦或是雲端當中,世界上有許多的善心人士,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礦工,會負責幫我們去紀錄傳輸的資料,而這個動作就是傳說中的挖礦,當然礦工也不是那麼善心,區塊鏈會給予獎勵,或我們給予小費來請他們工作。由許多礦工一同紀錄鏈上的數據,就是確保區塊鏈的安全性與不可篡改的方法。細節我們這裡不深究,但是正如經濟學人雜誌封面所提 : The Trust Machine
Web3 的人們就是相信並且利用區塊鏈的特性在上面建立一個新的世界,上面有著各種具有價值幣 Token (如: 比特幣、以太幣、Solana…等),以及在近年來走紅,各類具有意義的非同值化代幣 NFT ( Non-Fungiabele Token )。

從上述,我們可以簡單了解何謂區塊鏈以及什麼是鏈上使用的錢,那些名字記不完個類型的幣種,以及本篇的重點 — 在鏈上保存意義的載體,NFT。
非同質化代幣唸起來有點繞口,不過重點在於「非同質化」,就是與其他有所不同,與傳統的同質化代幣作為區別,
舉例來說: 你的美金跟我的美金本質上沒什麼不同 ( 別糾結在上面的編號或版本的話 ) ,你的比特幣跟我的比特幣也沒什麼不同,這兩個例子就是所謂的同質化代幣,我們兩個交換,都得到一樣的東西,這就是同質化。
而所謂非同質化代幣,就是你的我的不一樣,今天你有一幅畢卡索的作品,我也畫了一幅向日葵,我相信你不會願意跟我交換,這就是非同質化,雖然都是畫作,但他們是兩幅獨一無二的經典名畫,價值“些許”不同。
而往往真正儲存意義的關鍵,就是這些不同,而這一載體 – NFT, 正是 Web3上所儲存意義文化的媒介,不論是藝術、音樂、文字、遊戲、會員證、迷因… 等都能以 NFT 的形式呈現。

接著我們進入今天的主題: NFT 簡史
相信各位不論是本身就在幣圈對 NFT 時有耳聞,或是在 web2 世界也開始會經常看到 NFT 相關文章, 又或者開始有投顧老師介紹 NFT 概念股,簡訊收到穩賺不賠 NFT 投資群的邀約,不論是哪一種狀況,不管相不相信,我們都該來好好瞭解一下 NFT 的過去與未來,透過自己了解來判斷,才會知道這究竟是泡沫還是一次不能錯過的創新改革。
接著本文會透過 NFT 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以及公認的藍籌 ( Blue Chip ) 項目, 藉由經典來一窺 NFT 的演進。
NFT 的誕生,起源於2017年,由 Matt Hall 和 John Watkinson 成立的網路公司 Lavalab 藉由程式亂數產生,致敬70年代的龐克藝術,一萬幅獨特隨機的實驗性藝術品 CryptoPunks 在以太鏈上應運而生,同時 Lavalab 也定義了往後 NFT 的基礎 ERC-721 協定: Proof of Ownership to the digital things。
除了 NFT 歷史定位上的重要性外,CryptoPunks 被世人給予的價值也是為人樂道的話題,不僅是在最重要佳士得,富比世上舉行拍賣,其中 CryptoPunk #4156 以 2, 500 以太幣 ( 當時約1,026 萬美金 ) 出售, 而 #3100 則是以 4,200 以太幣售出 ( 當時約值750萬美金 )。
不論是由於歷史定位的因素,或是擁有一張 CryptoPunk 就可以在 Web3世界橫行無阻,也或許 web3的影響力也開始跨足傳統的收藏界。

在早期 ( 雖說早期,但也不外乎2017, 2018, 真的是幣圈一天人間一年 ),還有另一款 NFT 也是耳熟能詳 “ CryptoKitties” ,在當時可謂讓幣圈人為之瘋狂,曾經佔用以太網路25%的用量,玩家可以透過購買出售生育等方式進行遊戲,由於區塊鏈的特性,每一隻貓都是獨一無二的,透過配對遺傳,可以得到更稀有的貓,並可以用來交易和租用。
從單純的收藏到可以產生互動,NFT的可能性也開始被挖掘。

接著來看到 2021 NFT 之夏( 指 NFT 開始走入大眾視野),最絢爛的主角由 Yugalab 所推出的無聊猿猴系列 BAYC ( Bored Ape Yacht Club),故事背景是一群在幣圈賺爛的猴子過得太無聊所以去買遊艇的故事,雖然聽起來很幣圈的故事,不過當時買單的收藏家可能也都跟BAYC一樣去買遊艇了。
談論到 BAYC 的成功, 可以從以下幾點去分析:
1)時間點:BAYC 出現於一個奇異點,處於一個NFT進入眾人視野,而且也對NFT開始有普遍認識的時候。
2) 美感:由設計師 Seneca 由現時轉化為想像的 2D 作品,與早期像素風的專案截然不同
3) 創意玩法:發行過後的三個月內,對持有人進行空投 ( 聖誕老人發禮物的概念 ) 兩次,就是著名的寵物狗與變異猿猴 MAYC ,(變異血清也在 12 月底以 338 萬美金的天價成交)
4) 名人效應:成功的推銷與吸引到 crypto 領域與傳統世界的球星於演藝名人,開啟了一股 Web3 與名人之間的相互行銷的正向循環。
除了上述以外還有許多原因造就當今經典藍籌 BAYC 的地位, 可以參考上一篇文章 Yugalab研究和分析Yugalab 旗下從BAYC開始延伸的系列之所以可以這麼成功, 自己觀察可以主要分成以下幾個因素medium.com
BAYC 的成功也造就了往後的 NFT 旺季,不同的潮流與不同類型的 NFT 開始雨後春筍般冒出頭,有的會去月球 ( to the moon, 意指價值一飛沖天 ), 有的會破發(二級市場販售價格低於起始價) 長江後浪, 但 BAYC始終處於不敗的經典。

時間往回拉一點,早於BAYC誕生的 2021 年 3 月,本身就是數位藝術家 Beeple 在過去 Web2 仿冒品充斥,數位真跡沒辦法被追蹤的時代,作品很少賣超過 100 美元。而當時作品以 6,900 萬美元拍賣成功,數位藝術品的收藏性與傳播性,在這時候開始 Web3 與區塊鏈賦予藝術創作的價值開始被世人所正視,傳統的藝術與所謂 crypto native 的邊界開始模糊,文化藝術的價值乘載開始不是只能在紙上也能夠寄於不可篡改的鏈上。

再來到了 2021 年 7 月, 有著高度遊戲性以及路線圖規劃的酷貓 Cool Cat 出現於區鏈上,從自身擁有的代幣經濟到高度的可玩性,持續的持有人空投, 以及 20% 的銷售利潤透過活動回饋社區都為酷貓打下很好的基礎,路線圖的規劃完善與團隊的實踐能力也是讓他自始都在排行榜上屹立不搖,成為藍籌的原因之一。

到了 2021 年10月,伴隨去中心化自治組織 DAO (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的盛行,以社區為本的 Doodles 成為市場焦點,重視社群營造,避免 NFT 成為買賣賺取利潤的工具,Doodles在尚未發售之前,就在 Discord 社群建立起強烈的社區意識,並且藉由社區活動的參與,幫助新人,為社區貢獻等方式獲得保證鑄造 (在 NFT 的世界中,初次發行購買稱作鑄造 )的名額, 也就是所謂的白名單 ( White list ),除了強烈的社區意識外, 背後的經營團隊更是有著專業的分工,與許多專案在賣完後才在徵才有很大的不同,每一個doodle持有人都可以為了公司營運團隊方向提出意見,類似於股東會的投票,每個人都可以藉由貢獻主意來試圖提升整理社區的價值。

2021 年 11 月, 社群 Alpha 型 NFT 開始盛行,隨著幣圈 NFT 資訊漫天飛舞,單打獨鬥實在難在 NFT 的白單推特 Discord 生存,資訊流通以及科學家類型的社群開始誕生,而社群的會員證也成為進入的門票,著名的哥吉拉、科學鯊魚以及受到早期 CyberKongz 發想,台灣鼎鼎大名的 Fomo Dog,還有年初創立的知識分享,立志要推廣平價NFT讓所有人能參與的呢喃貓,知識推廣的 mepunk,入圈科普的樹懶 … 等等。

2021 年 12 月,新世代狂潮,曾經被伊隆馬斯克穿的元宇宙潮鞋,RTFKT旗下大作 CloneX 橫空出世,從第一天開始便長期霸佔 opensea 的前十名, 正所謂誕生即藍籌的代表之一,其成功背後有的是實力堅強的團隊,RTFKT創辦人有品牌行銷、視覺藝術以及潮流達人,有著一個流行品牌所需的元素,再加上接連拿到 Galaxy digital, a16z 的投資,到最後 Clonex 上市幾天內被 Nike 收購,從此價錢一去不復返 與村上隆以及 FEWO 等傳統或 Crypto Native的藝術家合作,最終一場帥氣又衝突的視覺饗宴就此誕生。
以上是 CloneX 的外部成功因素,而對內社群 RTFKT 也沒有少下苦功。
對早期作品持有者的回報,如果當初買了一雙 500 美金的 RTFKT 鞋子,最終會得到成本極低的 CloneX 六隻, 當今價值約 14 以太幣,,這是很道地的區塊鏈世界獎勵早期參與者的作法, 也讓這些持有人難以離開願意回饋的社群, 而成為一個一個鑽石手 ( Diamond hand 意指長期持有 NFT 的藏家 )
接著再成功販售後,RTFKT 也不間斷的對社群空投,在不稀釋本身 NFT 的價值下持續創造價值,本身是十分考驗團隊的信仰與品質,RTFKT 一一做到,
最近一次的空投鐵盒則是需要社群一同參與才能打開一探究竟,可惡我好想參加啊但是我買不起QQ
成功的行銷以及日後用心的營運,都是吸引藏家前仆後繼, CloneX成為藍籌的原因。

最後 2022 年 1 月,讓我最扼腕的新星 Asuki 隨著一顆閃電的紅豆 ( 當初盲盒 ) ,炸裂的 opensea 從最初神秘的白名單機制,透過官方未公開的篩選,挑出最直得得到白名單的買家,一個一個私訊,挑選官方認為的真實成員,到細緻的拍賣機制,( 分成三個階段: 荷蘭式拍賣、白名單、公開銷售), 確保成員都以心中合適的價位鑄造 ( 結果第一拍就全部賣完 ), 鑄造過程中的新型合約 ERC-721A 也同樣讓人眼睛一亮,支付一次手續費便鑄造多個 NFT 。
而路線圖上也同樣非常特別,不論是把 NFT 碎片化,讓所有人都能有一部分的 Asuki NFT以及沉浸式的 3D 體驗,還有線上線下的結合,擁有實體收藏品與雕像服飾展覽等以及在世界各地都有的社群治理還有治理代幣等規劃。
集結潮流與緊密的社群還有精緻的日式風格, Asuki 隻身撐起一波 NFT 年初的浪潮。

上述記載的 NFT 種類只是個人主觀紀錄的一些經典項目,基本上都經歷過一至數次 NFT 圈的牛熊,以及數次換手後相對穩定的社群以及持有人數量, 除了本文提及以外還有許多經典的 NFT 類型,如生成是藝術的最高殿堂 ArtBlocks ,最近很紅的 meme 型 mfers、DeFi 模型的蜥蜴,上過富比士與 未上架先瘋狂的隱形人、著名的印尼小哥、正妹DAO NFT、女權革命、傳統經典藝術作品幕夏…等等數不勝數,提出上述經典主要是因為其背後的社群經營、合約模式或是路線圖規劃,或多或少影響了往後的 NFT 發展,提出來供大家參考,也藉由了解過往 NFT 的興起與成為藍籌的項目背後有什麼樣的支撐,用理解 NFT 的經典項目來判斷 NFT 市場合不合理,藝術、遊戲與背後的團隊,路線圖有沒有這個價值,就要靠各位自行斟酌了。
當然以上都是非投資建議 NFA (Not Financial Advise),任何投資行為都要 DYOR (Do your own research)
謝謝各位的觀看, 最後再補充一句幣圈用語 WAGMI (We all ganna make it !)